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是依据GB/T23331-2012 等同 ISO50001:2011标准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服务,提升企业能源绩效,降低能源消耗。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能够协助企业按照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建立分层次、分级及量化的能源管理体系,实现全员、全过程、全面的节能管理。该文件主要基于ISO管理体系标准的共同元素,保证与ISO 9001(质量管理)和ISO 14001(环境管理)保持最大的兼容性。ISO 50001将会提供以下帮助:将能源效率纳入管理办法的框架中;更好地利用现有能源消耗资产;制定标准、测量、记录和报告能源强度改进及其预计的对削减温室气体(GHG)排放量的影响;能源资源的透明管理和交流;能源管理的最佳做法和良好的能源管理行为;评估并确定新能源效率技术的实施和其优先顺序;通过供应链促进能源效率的框架;和温室气体排放削减计划有关的能源管理改进。 ISO 50001正处于国际标准草案(IDS)阶段,并邀请ISO各国成员组织在5个月投票期内对标准文本进行投票和评议。如果DIS投票通过,修订的文件将会成为最终的国际标准草案(FDIS)在各个ISO成员国运行。FDIS投票通过后,ISO 50001将在2011年初作为国际标准公布。
根据能源管理体系实施组织的能耗设备、设施和系统用能方式特点的共性,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按能源供给和能源需求两个方面划分为15个业务范围:
1、能源供给共5个业务范围:
煤炭、油、气、电力、热力、其他(地热、分布式能源、余热等)
2、能源需求共9个业务范围:
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建筑材料、纺织、造纸、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公共机构及服务等。
1、取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有关机构注册登记的法人资格或其组成部分;
2、按照GB/T 23331《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及相应的《能源管理体系行业认证要求》建立了能源管理体系且正常运行至少6个月以上;
3、取得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许可文件(适用时);
4、组织遵守有关主管部门对能源管理方面要求的信息(适用时);
5、组织承诺获得认证后发生与能源有关的重大事故将及时像认证机构报告。
总要求:降低能源消耗,完成节能目标。
1、领导作用:统一目标—态度决定一切,领导是关键;
2、全员参与:组织之本—-创造节约型环境的动力(电缆工艺、锅炉、配电);
3、协调一致:与法规、标准、体系一致,职能明确;
4、过程方法:资源、活动按过程管理,提高工效;
5、系统管理:与目标、能源因素和管理的相互关联过程进行管控,注意接口;
6、事实决策:数据、信息---决策,注意异常点;
7、持续改进:降低消耗是永恒的主题,精细化管理、计量是关键;
8、环境友好:社会责任、社会贡献。
1、全过程控制:用能过程(采购、贮存及使用等)、生产运营过程(生产、管理和生活过程)以及新产品和过程设计,对能源因素进行识别、控制和管理,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2、运营PDCA
3、融合性:与QMS、EMS、OHSMS管理原则一致,对象及目的不同;
4、不改变组织应负的法律责任:认证的基本要求;
5、未对管理绩效提出绝对要求:根据组织自己的技术、经济、和人员素质等因素绝对可以达到的能源绩效(如用能单元),只要达到标准的基本要求,也不能保证组织取得最佳效果;
6、未对组织所提供的产品中的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提出要求,但标准提倡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考虑能源消耗和能源利用效率,包括产品本身(家电);
7、注重节能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采用低成本和无成本节能技术,可减少能源消耗的15%-30%;
8、充分结合能源管理特点:如将难以统计、节能技术、能源基准和标杆、倡导使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等纳入体系要求。
1、提高包括能源效率、能源使用和能耗在内的能源绩效;
2、减少环境影响,包括在不影响运营的同时提高盈利能力的情况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3、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
4、确保能耗的测量、文件化、报告和标杆比对;
5、能效成果相关市场宣传的可信度。